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大全

春夜洛城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_春夜洛城闻笛原文及翻译拼音版

发布时间:2025-06-20 21:13:08  来源:互联网     背景:

2篇

1

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释:

①洛城:今河南洛阳。

②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④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⑤闻:听;听见。

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⑦故园:指故乡,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736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发思乡之情。

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春夜洛城闻笛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

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注释

①洛城:今河南洛阳。

②玉笛: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④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⑤闻:听;听见。

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⑦故园:指故乡,家乡。

赏析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春夜洛城闻笛翻译及赏析大全

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评语小学生简短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平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返回网站首页

本文评论
电梯维保承诺书怎么写_电梯维保承诺书
(精选10篇)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需要使用承诺书的事情愈发增多,承诺书具有完全自愿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承诺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
日期:05-27
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部门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ppt)
(通用9篇)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有许多的艰难困苦,让我们好好总结下,并记录在工作总结里。可是怎样写工作总结才能出彩呢?以...
日期:05-27
美丽的黄昏说课ppt_美丽的黄昏说课稿
美丽的黄昏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丽的黄昏说课...
日期:05-25
描写桃花的诗句小学_描写桃花的经典诗句
描写桃花的经典诗句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经历的作文素材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春风桃...
日期:06-18
教师个人研修计划书_物理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精选19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日期:05-26
书灵筵手巾原文翻译及赏析(书灵筵手巾全文)
2篇书灵筵手巾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译文这一生与妻子共同分担着国难的痛苦以至于让人憔悴,正值壮年却又遇上丧妻之痛。手巾上犹...
日期:05-30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白居易赠友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古诗的类型多样,你...
日期:06-07
写惊蛰的古诗_写惊蛰的古诗耳熟能详
关于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
日期:09-10
幼儿园小班《动物运动会》教案_小班动物运动会教案及视频
幼儿园小班《动物运动会》教案活动目标1:学会用“我是···,我会···”的句式进行简单的看图说话。2:引导幼儿在原有的内容上进行扩展,培养幼儿的.思维。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
日期:11-11
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描述了什么_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鉴赏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鉴赏《登观音台望城》唐代:白居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登观音台望城》译文长安城百千家的分布像围棋的棋...
日期:06-14
写景作文课堂教学设计_写景色的作文400字
范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日期:05-30
经典中秋谜语(中秋谜语幼儿园)
汇集灯谜,即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又叫“灯虎”。猜灯谜又叫“射灯虎”。谜语来源于民间口谜,后经文人加工成为谜,它在中国源远流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中秋谜语汇集,欢迎阅读!1...
日期:06-06
谷雨节气古诗词(谷雨时节古诗词作品)
谷雨节气古诗词精选谷雨,顾名思义,播谷降雨是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谷...
日期:12-24
怀念亲人初中作文_怀念亲人的作文600字
怀念亲人初中作文时光如小溪,涓涓流淌,一刻不停息。日子的缓缓流逝,总能冲淡一些记忆。然而,有些事,有些人,是一辈子都难以忘却的。就像一块伤疤,揩开它止不住的疼痛,牵一发而动全身...
日期:03-28
点绛唇·高峡流云原文、翻译及赏析_点绛唇春愁原文及翻译赏析
1原文:点绛唇·高峡流云[近现代]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岭上金光,岭下苍烟沍。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译文及注释:译文高峻的峡谷中,烟...
日期:06-07
寒食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_寒食翻译全文
集锦7篇1原文: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唐代:胡皓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途中甘弃日,江上苦伤春。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译文: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途中甘...
日期:06-08
子规原文翻译及赏析(子规全文解释)
【常用3篇】1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赏析/鉴赏【注释】:此词...
日期:06-08
语文月考总结与反思(语文月考总结与反思200-300字)
一次考试结束了,又一次考试迎来了。在忐忑不安与紧张中写完了试卷。拿到试卷,看到了那通红的分数。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语文月考总结与反思月考结束,下面...
日期:06-11
清明祭祖文_清明祭祖文案最新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是清明节,我要回老家去祭拜外婆和已经不在的祖先们。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鸡,水果,糖,鞭炮,香和许许多多的纸钱。我妈妈的老家坐落在一个...
日期:05-24
春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_春日原文及翻译注音
集合12篇1春日郊外宋代: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山好更宜馀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译文:城中未省有...
日期: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