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 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千米”的实际含义。
-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和计算路程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 了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重点:
- 理解“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
- 掌握“1千米=1000米”的换算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
- 确保学生对“千米”的实际含义的理解,避免混淆与其他长度单位。
- 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千米”的换算关系,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 课前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最常去的地方。例如:“我们学校五天跑完3000米。”
- 引入新知:
- 提问:“今天又看到了一段很长的路程?”
- 引出“千米”是用来测量比较远距离的工具。
- 板书:1千米 = 1000米,用符号 km 表示。
二、学习新知
(1)感受“千米”的含义
- 课件展示:
- 图1:火车行驶了180千米。
- 图2:小明从家里走了4圈到学校,每圈250米,总共1千米。
- 活动思考:
- 小组讨论:“1千米有多长?”
- 口答:知道“1千米”比“1米”要长得多,“1千米”是“公里”的简称。
(2)学习进率
- 课件展示:
- 图3:一公里分成10个100米。
- 指导学生推导:“1千米 = 1000米。”
- 全班齐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3)实际运用
(i)填空
- 题目:
- (1)课件显示:“想想做做第4题”。
- 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 小结:学生能准确填写里程和单位。
(ii)比大小
- 题目:
- (1)课件显示:“想想做做第5题”。
-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 小结:小组成员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思路。
(iii)改一改
- 题目:
- (1)课件显示:“改一改”第3题。
- 鼓励学生写一篇数学日记。
- 给予鼓励并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三、课堂总结
- 教师提问:
-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 (2)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 = 1000米
通过本节课的安排,学生不仅掌握了“千米”的含义和换算关系,还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估计和计算,并在实践中丰富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