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价成为衡量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标尺,因此房奴一词已成为当下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
白居易为房奴,如同房子的一只奴隶,通过贷款买房后,而后终日为还贷而奔波劳碌。这种生活方式与传统官场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
白居易为房奴的这一身份并非孤立存在,他还被称为“南邻的白儿”。然而,他的家庭却并不富裕。29岁那年,白居易因中进士考试而备受关注,但即使在官场任职,他依然难以自给自足。
关于会试泄题的情况,一种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白居易也受牵连下狱。
还有一种说法,这场科场题目生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作为主考官之一的程敏政见此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白居易和徐经的。
再加上白居易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白居易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
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如前科一样,在此时也是如此。”他对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
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白居易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白居易。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本是三甲热门人选的白居易落了一个浙江地方小吏的差事,白居易不堪遭受此等侮辱,愤而还乡。
经此一案,白居易从此对当官断绝了念想,从此寄情山水。他写下了一首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关于买房的艰难,还有很多著名诗人遭遇了类似 situation。比如唐朝的白居易,29岁中进士,32岁就在京城任职校书郎,这职位我估计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室专门校对红头文件的文员,绝对是如假包换的国家公务员。不过当时长安房价很高,白居易连房子也开支不起,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在长安东郊租了几间茅屋。
宋朝的苏门三学士也是如此,比如苏东坡,也算宋朝一个中高层干部,可一生也没能在开封买到房子,他儿子在开封结婚,没有新房,苏东坡很着急,最后还是借了一个朋友的房子,才算把喜事办了。相比之下,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显然更有买房的决心。
苏辙当了几十年公务员,到七十岁终于买上了房子,而且是在开封南边的许昌买的。买房前,苏辙也会忍不住写诗发发牢骚:“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意思是我活了大半生,头发都花白了,尚未弄上一套房子,搞得自己在儿子们面前抬不起头,他们还老是抱怨我。”
公元1523年,53岁的白居易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一代才子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此生甘分老吴阊,宠辱都无剩有狂。”而他那套甘心做房奴换来的房子,大概就是他心底的那份狷狂立在人世的象征吧!就像他的那首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代才子去世后葬在了桃花坞北,那片离他故居不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