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班数学说课稿:10以内相邻数
一、教材分析
《10以内的相邻数》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活动组织”的具体体现。该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小动物找邻居的情境,通过具体的事物引导他们认识相邻数的概念。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活动的内容应既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要易于掌握和有效运用。在此活动中,我设计了简单的情境、互动游戏以及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其思维发展。
二、幼儿情况分析
幼儿在前段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数概念和数数能力,但仍对抽象概念感到枯燥无味。我通过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和情景化的情境引入,帮助他们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并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 能理解并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 会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即某数比前一个数大1,比后一个数小1)迅速找出相邻数。
- 培养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知道小动物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 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本活动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创设、猜测判断等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同时,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五、教学准备
- 数字卡片(0-10),制作简单动画或图片。
- 小动物角色卡片(如“松鼠”、“青蛙”等),每张卡片上贴着一个数字并标有小动物形象。
- 播放简单的动画,呈现不同动物的数字邻居情况。
六、教学流程
- 导入环节(3分钟)
-
结合活动情境,播放简单的情境视频或动画,介绍“邻居”的概念。如:松鼠在左边,兔子在中间,青蛙在右边,引导幼儿理解小动物之间的关系。
-
新知教学环节(8分钟)
- 展示数字卡片或图片,提问:“谁是1的邻居?”“谁是0的邻居?”“谁是6的邻居?”引导幼儿找出相邻数,并说出它们的关系。
-
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
-
巩固练习环节(8分钟)
-
播放数字卡片动画或图片片段,提问:“5的邻居是什么?”“4和6都是谁的小动物?”帮助幼儿回忆并回答问题。
-
总结与反思环节(2分钟)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
- 提供自由活动时间,如角色扮演或数字卡片摆放游戏,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七、教学效果评价
- 能正确识别并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 在分组合作中表现出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
- 了解小动物之间的关系,愿意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通过这一活动,我不仅让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相邻数,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前学前班数学说课稿 12
一、说教材
目标: 1. 让幼儿学习10的组成,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2. 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引导幼儿理解交换规律,知道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3.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 1. 学习10的组成。 2. 理解交换规律,准确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 理解交换规律,掌握交换律的应用。
二、说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 小兔子去看家
活动准备: - 准备五个袋子,分别装有1、2、3、4、5片树叶。 - 每个前学前班幼儿每人准备一个画图本和一个铅笔。
三、教师行为与过程
- 导入环节(5分钟):
- 教师通过背景音乐,展示“秋天来了”,小兔子们带着树叶回家的情景。
- 指引孩子们数一数树叶的数量,并提问:“有多少片树叶?”
-
鼓励幼儿回答,并引导到10的总数。
-
活动环节(15分钟):
a. “找树叶颜色” - 教师拿出大标记卡片:红色、黄色、绿色。 - 每位幼儿从袋子中取出一片树叶,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颜色?” - 鼓励回答,并引导幼儿将树叶贴在相应的卡片上。
b. “比大小” - 教师展示小标记:大、小。 - 指引幼儿找出自己手上的树叶并比较其大小,将较大的一片贴在大的标记上,较小的贴在小的标记上。
c. “说说树叶颜色” - 鼓励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分类,如:“谁找的是红色?请把你的树叶举起来。” - 调整提问方式,比如:“小兔子们喜欢做什么?为什么?” - 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不同,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 结尾环节(5分钟):
-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回顾重点:
- 10的组成。
- 观察树叶的不同颜色和大小。
- 理解交换规律,准确进行加法运算。
四、评价与反思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参与情况和完成任务,可以了解幼儿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 如果幼儿能够正确分类树叶并理解交换规律,则活动顺利进行。
- 如果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困难(如错误贴树叶或不能准确回答问题),则可以根据个别需求调整活动方式。
总结
本次前学前班数学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场景和操作,帮助幼儿认识10的组成以及理解交换规律。教师行为要简单易懂,语言表达要亲切活泼,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观察法
通过细致观察,利用交换规律列出另外两组算式。请幼儿观看学具,让幼儿先点数模块,最后得出结论。
3、尝试活动法
五、说活动重点和难点
六、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复习10的组成。通过口答,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10的加法作好准备,既避免了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又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10的组成,现在来做一个小游戏吧,请小朋友把手伸出来。”
教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1的手势),你出几?
师:“3、尝试活动法
要让幼儿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尝试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幼儿极为感兴趣的形式。幼儿在活动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探索。 本次活动的目标重点是让幼儿学买10的加法运算,为此我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圆形卡片比较直观的学习运算。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让幼儿通过观察两道算式的异同,再请幼儿点数图卡,懂得两位加数的位置不同,得数相同。 七、活动效果预想
本次活动我通过让幼儿点数两部分的卡片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让幼儿跟着老师的演示进行学习,再引导幼儿发现互换规律,最后联系生活经验,让幼儿以通过上超市购物的活动进一步巩固知识。活动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较快的掌握所学的知识,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学习,所以说这是一节生动、活跃,幼儿很感兴趣的教学活动。
p 幼儿:你出“1”,我出“9”(打9的手势),1和9合起来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