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牛和小牛》教学设计模板
一、导入新课 1、听声音,猜动物:播放牛的叫声,猜猜它是谁。
2、你认识什么牛呢?【设计意图】导入部分是一个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设计巧妙的导入可以很好的把学生引入课堂。我设计的这个导入很简单,只是开门见山的让学生猜声音让学生知道我们这堂课是上和牛有关的内容。这样的导入既节省了时间,也非常自然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了解牛的特征 1、图文连线题。 多媒体出示奶牛、水牛、黄牛、牦牛的图片和名称: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牛,你能连线吗?
2、简析牛的特征。(教师简单介绍以下内容)
(1)奶牛:身披黑白花衣裳,牛角短而弯,乳房特别大,有营养的牛奶。
(2)黄牛:身披黄褐色皮毛,牛角短而直,帮助人们耕地拉车。
(3)水牛:身披灰色的皮毛,牛角长又弯,像一艘小船,特别喜欢玩水。
(4)牦牛:身披长而密的毛,四肢短又粗,擅长在寒冷的高原上行走,是高原上不可替代的搬运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牛的小知识,首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牛的图片,通过观察对比,用连线的方式区分出不同牛的特征,然后又通过教师的简单介绍了解不同牛的习性。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牛的印象。】
三、表现牛的动态 1、回忆牛的动态。 引导学生回忆牛的四肢及头部的动作。
2、摆摆牛的动态。 请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用信封里的学具拼摆出牛的姿势。比如: - 跑动的、低头吃草的、嬉戏的等。 - 可以展示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3、故事中牛的动态。(教师将牛的各种姿势联想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让学生注意牛的各种姿势:站着的姿势、抬头的姿势、低头的姿势、扭头的姿势、甩尾的姿势……)
4、名画中牛的动态。(欣赏中国名画《五牛图》中牛的种类与动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深入,让学生学会画出牛的外形还不够,还必须让学生把牛画“活”,这一环节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教具--可随意拼摆的纸片牛,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教具直观的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
四、表现老牛和小牛 1、板演老牛和小牛。 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有一位牛宝宝来找妈妈了,你们瞧,牛宝宝偎依在牛妈妈的身边,和妈妈说着悄悄话呢!
2、揭示课题:《老牛和小牛》。(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
3、比较老牛和小牛。 (板书) 老牛: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
小牛:体小,没长角,尾巴短。
4、启发想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想象老牛和小牛在一起会做什么?)
想象老牛和小牛的其他亲密场景:
- 一起嬉水、争草吃等。
5、教师小结: (提示学生用人化的手法,表现老牛和小牛。)
原来老牛和小牛就像我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一样相亲相爱,一起生活、一起玩耍。相互照顾,相互疼爱。老师提醒大家要人情味地表现老牛和小牛。(板书:示例)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比老牛和小牛的特征来突出教学重点,并结合板演和学生的想象活动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周围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五、欣赏优秀作品 第一幅:观察牛的数量和它们的活动。(图片示例)
第二幅: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活动环境,启发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地方老牛和小牛也很喜欢去玩?(图片示例)
第三幅:看出这头牛和其他画中的牛的不同点,提醒学生可以用花纹装饰牛。(图片示例)
第四幅:这幅画把老牛画的好大,小牛画得好小!为什么要这样画呢?提示学生用夸张的方法变现老牛和小牛。(图片示例)
【设计意图】优秀的学生作品有一定的引导示范作用,欣赏这些作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受到一定的启示,而不能让学生产生对作品内容的依赖,导致习作千篇一律。所以,每出示一幅画,教师不仅要介绍作品内容精彩的部分,还要让学生进行想象,打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六、学生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
七、作业讲评
1、自评:请学生自己介绍一下画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最满意的地方是哪里?
2、互评:你比较欣赏谁的画?说说理由。并提出修改建议。(图片示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反思能力。】
八、欣赏拓展 课件展示有关牛的美术作品(如《五牛图》中的牛,以及名人的笔触),了解牛的不同表现形式,老师简单介绍。
(示例:牛的演变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更多牛的艺术形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关注牛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总结】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符合改写的要求。我希望通过以上的思考和优化,能够帮助用户实现高质量地改写教学设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