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找春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常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以优化课堂时间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下是一篇关于语文《找春天》教学设计的范文,供参考:
语文《找春天》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
教学目标:1. 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 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3. 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主动观察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培养观察习惯,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 播放音乐《小燕子找春天》,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学生自由阅读相关片段,并总结感受和疑问
b. 板书课题:找春天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主阅读第一自然段,小组讨论问题并分享结果。
2. 逐句朗读,体会春天的美丽与宁静
b.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如何感受春天?
精读第一自然段
1. 自主阅读并总结第二自然段的三个动词
2. 引导朗读,体会“快乐”、“欢迎”等语气词
b. 问题:你认为这些词语有什么意义呢?
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 自主阅读并填写空白处的字词,小组讨论交流
2. 帮助朗读,体会春光的美好与生机
b. 问题:你发现了哪些生动的画面?
精读第五、六自然段
1. 自主阅读并总结第三自然段的句子结构和内容
2. 共享讨论,分享观察体会
b. 问题:你认为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呢?
1. 自主阅读并完成连线题
2. 集体朗读,巩固词语意义和句型结构
b. 问题:你觉得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呢?
1. 自主阅读并总结连词短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尝试背诵相关词语
1. 回顾全文,体会春光的美好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观察体会
1. 鼓励学生表演,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教师引导,让学生参与活动,进一步体验春光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2. 预习下一自然段的内容
板书设计
找春天
小草
春天的眉毛
野花(看作眼睛)
春天的音符
小溪(看作琴声)
课后练习
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句子,进行摘抄,并完成赞美春天的句子。
板书:找春天
第一自然段中的生动画面和情感表达;第二、三自然段中的生动描写与语言运用;第七、八自然段中的连词短语与句型结构;第九自然段中的连词短语意义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