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垂钓古诗鉴赏
这首诗以儿童生活为主题,通过对小儿垂钓的情景描绘,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与自然的乐趣。诗中“三、四句重在传神”一句,“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这样的表达,既形象地勾勒出垂钓小儿的形象,又巧妙地传达了垂钓活动的趣味性。
诗人对小儿的描绘并不刻意粉饰其本,而是以自然的语言和流畅的笔触展现出来。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也暗示了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一句,“莓苔可知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稀少人迹罕至之处”,将小儿的选择归结于特定环境,既为后文铺平道路,又暗示了钓鱼活动中的鱼不惧惊、人不暴晒的理想状态。
草映身,不仅是个体画像,还形成了伏笔。“后面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这一句,既揭示了遥招手的动作特征,又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小儿垂钓活动的细腻描绘和生动展现,展现了儿童艺术与童趣并重的特点。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在古诗的韵味中,展现了儿时时光的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