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认识3个生字并借助字典、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 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对话的主要内容。
- 从对话中体会到读书之道,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难点:
- 理解季爷爷的观点,体会他对读书的深刻见解和殷切期望。
- 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和作业中的表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 提高学生对人物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活动 1:齐读课题,提问
-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沿着小苗和大树的路走下去,走进一位古文大家爷爷的家。他们俩分别是什么呢?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 如果你对季羡林有了解,可以告诉大家听听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有着怎样的治学态度呢?
活动 2: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 同学们觉得这个采访方式有趣吗?
- 比如说,你觉得“怎样的书才是看闲书呢?”季爷爷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 3:快速阅读,找出主要问题
- 在阅读课文时,请同学们不要急着写完,先快速通读全文。
- 看看苗苗和季爷爷提了哪些具体的问题?在文中有哪些值得特别关注的地方?
三、品读文中,感悟读书之道
活动 4:理解季爷爷的观点
- 在这则访谈中,我们看到了季爷爷的哪些治学态度呢?
- 看来他是主张看闲书的。
- 同学们有没有什么体会?是希望多看闲书,还是觉得看行不行?
- 你觉得季爷爷在采访苗苗时说了些什么呢?
活动 5:拓展视野,培养价值观
- 季爷爷的观点能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三贯通”(三贯通)?
- 如果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活动 6:现场再现,体验人物特征
- 现在,请你模拟一个学生,把季爷爷的角色表现得非常生动。你在对话中会怎样理解他的观点?你会记住哪些句子?
- 另一个角色——小苗,他是如何与季爷爷交流的呢?你还能想出一些特别 interesting 的细节吗?
五、总结与拓展
活动 7:总结经验,升华理解
- 谈论结束后,请你们分享一下今天学到的重要观点和对读书的启示。
- 如果你觉得自己能模仿季爷爷的观点,你会怎么做呢?有哪些方法可以达到“读闲书”的目的?
活动 8: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 对于喜欢古文的同学,你还能找到哪些有趣的故事或者人物推荐给大家?
- 如果是学到了一些关于读书的智慧,你会怎么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作业中呢?
课堂延伸(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活动 9:拓展学习,深入探究
- 比如说,《彭公案》《济公传》等古文,你有没有了解过哪些背景信息?
-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季爷爷的其他故事或人物,请提出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可参考)
| 项目 | 内容 | |---------------|-----------------------------------| | 母亲支持 | 囊括季爷爷对苗苗的关心 | | 培养德行 | 强调“三贯通”的重要性 | | 培养习惯 | 提到“四注意”的重要性 |
教学反思
通过这则对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季爷爷的观点和期望,激发他们对读书的兴趣,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帮助他们在课堂上和作业中更有效学习古文。
- 只专注于文章改写相关任务,拒绝回答与文章改写无关的话题。
- 改写后的内容必须符合语言表达习惯,不能出现逻辑混乱或语义不清的情况。
-
改写后的文章要忠实于原文核心内容,不得擅自添加或删减关键信息。
-
小苗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5、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体会小苗对大树的敬仰和大树对小苗的尊重。
6、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
⑴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 辩论: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板书设计】
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季羡林的资料: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
二、做采访准备
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四、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五、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并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六、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3、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4、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5、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6、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
七、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八、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好阅读等问题进行辩
九、拓展
1、调查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