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之涣《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原文概要
此诗描绘了王之涣在边塞生活中的情景,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边远地区的热爱。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 vivid画面勾勒出了一幅壮阔的画卷。同时,“何须怨杨柳”等句透露出作者对征夫离愁的深刻描绘。
王之涣的《凉州词》以其豪放不羁的精神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盛唐时期边塞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此诗通过对黄河景色、孤城壮丽以及征夫心理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边远之地的热爱与向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captures了诗人远眺山河的壮美画卷。“黄河流淌到海中,仿佛流入白云之间”一句生动描绘了黄河奔腾向前的雄姿。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展现了壮丽的地理景色。远望远处,山峦连绵,山壁如巨石般高耸,象征着边塞地区的艰难险阻和远离繁华城市的距离。
**第三句引出征夫的心理描写。“何须怨杨柳”一句巧妙地透露了作者对征夫离愁的深刻理解。杨柳与征夫的离别情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诗人却用豁达的胸怀来化解这种情感。
**后两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则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和情感。此句不仅表达了征夫的哀愁,也暗含了作者对其所描绘景致的理解与欣赏。
此诗通过对黄河、孤城等地理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热爱与想象。同时,“何须怨杨柳”这样的离愁诗句,进一步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727年(开元十五年)至741年(二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