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一年级《乘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怎样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乘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乘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44—45页、“乘车”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练习:
5 3、6-4、8-4、9 0、6 4、10-5、9-3、2 8、5 4、3 4
2、编数学问题:
(1)加法。
例如:我有3枝铅笔,又买了2枝铅笔。一共有几枝铅笔?
3 2=5(枝)
(2)减法。
例如:原有7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7-3=4(个)
二、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都坐过公共汽车,注意公共汽车到站时会发生什么?(车会停下,有人下车,有人上车)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乘车”的游戏,好不好?
板书:乘车
三、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学习连加。
请学生表演: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
当学生表演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人?并列式:2 3 2=7(人)、取名字:连加
(二)活动二:学习连减。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有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还剩几人?
列式:7-3-2=2(人)、取名字:连减
(三)活动三:加减混合。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列式:5-4 3=4(人)、取名字:加减混合
小学一年级《乘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4页、45页“乘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发展数感。
3、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纵向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混合、连减的意义。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小朋友,你们都坐过公共汽车吧?今天,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看马戏。里面不仅有精彩的马戏表演,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我们随着他们去看看。
(设计思考:利用乘车和看马戏表演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5 3、6-4、8-4、9 0、6 4、10-5、9-3、2 8、5 4、3 4
2、编数学问题:
(1)加法。
例如:我有3枝铅笔,又买了2枝铅笔。一共有几枝铅笔?
3 2=5(枝)
(2)减法。
例如:原有7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7-3=4(个)
三、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都坐过公共汽车,注意公共汽车到站时会发生什么?(车会停下,有人下车,有人上车)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乘车”的游戏,好不好?
板书:乘车
三、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学习连加。
请学生表演:
车上原有2人,上来3人,又上来了2人。
当学生表演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几人?并列式:2 3 2=7(人)、取名字:连加
(二)活动二:学习连减。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有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7人,下车3人,又下车2人,还剩几人?
列式:7-3-2=2(人)、取名字:连减
(三)活动三:加减混合。
请学生表演: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
让学生根据表演编一个数学问题:
车上原有5人,下去4人,又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几人?
列式:5-4 3=4(人)、取名字:加减混合